导航
首页 新闻 美女 娱乐 手游 攻略

网游分级话题热炒 避免“浅尝辄止” 实际执行不靠谱

来源: 962 2010/7/14 10:47:30

当下的网游监管,制度缺失只是表面现象,如何破解现有制度的执行困境,避免浅尝辄止,才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
  本周,网游分级的话题又被炒了出来。一则题为北京市已经决定试水网游分级制的消息被各大门户、论坛转载,引起了各方普遍关注。该文的主要论据是: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在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透露,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研究工作已经完成,分级制将于今年启动。与此同时,北大文化产业等机构也表示正在研究分级制。

  两家都是按年龄分级,玩家需要身份证号证明自己年龄,区别在于北京市分为成年人(18岁以上)和未成年人两个级别,研究机构则多一个12岁~18岁的中间级别。

  事实上,这两条信息都是两个月之前的旧闻。而距离我们更近的事实是: 两会期间,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否定了网游分级的可能性,他明确表示,目前所谓网游分级标准仅是个别科研机构、行业组织的学术研究,并未列入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工作计划。

  1994年,美国交互数字软件协会发起制定了游戏分级系统,建立了娱乐软件分级体制ESRB。虽然与电影分级相比,ESRB更加精细(电影分4级,游戏则多达7级),但这两项制度的设立初衷是一致的,即帮助家长更好地控制或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内容,两者的标准也相似,都是随着年龄递减,对色情、暴力、等内容限制愈紧。

  但是只要稍作分析,就能发现这种网络游戏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。原因和电影分级一样:如果模仿国外的标准分了级,就默认了色情、暴力、等内容的局部合法性,而这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严重背离,也触及了我国意识形态管理的底线。

  其实,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声称的网游分级研究,与国外的游戏分级存在本质区别。它是在彻底摒弃色情、暴力等不良因素前提之下进行分级,希望解决的是对诸如文化价值导向、知识体系等各方面因素的有效引导问题。

  怎样利用游戏这种媒介进行文化引导?这个话题即便放在国际范围内也算得上前沿课题了,而更关键的是,这些都不是中国网游管理当前所面临最紧迫的任务,即便有了成果也只是锦上添花。

  再审视一下传闻中北京市文化局的分级制:将初步分级为成年人(18岁以上)和未成年人两个级别,玩家需要淙肷矸葜ず胖っ髯约耗炅浞瞎娑ú拍芙胗蜗贰4舜Φ墓丶侍庠谟诒曜既绾谓缍āT诓缓椤⒈┝Φ炔涣寄谌莸那疤嵯拢臼裁窗岩豢钣蜗范ㄎ拗萍赌兀�

传说中的18禁游戏

  退一步讲,即便能把网游分成两个级别,仅靠身份证号就能避免未成年人接触那些成年人级别的游戏吗?肯定不行!找个成年人的身份证不就完了。而且青少年在猎奇心理驱使之下,甚至会对限制级更加趋之若鹜。

  从本质上看,两个所谓的分级制就是防沉迷系统的一刀切版本,都是为了避免青少年对网游过度依赖。而这些措施在执行层面的共同困境,正是监管的症结所在。

  完美时空总裁竺琦曾指出,在实名制的条件下,加入家长监督,只要把防沉迷系统实施好,这一个系统就能把网游对青少年的可能伤害降到极低。当下的网游监管,制度缺失只是表面现象,如何破解现有制度的执行困境,避免浅尝辄止,才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
相关下载
相关文章
其它版本

大家还下载了这些:

+